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风采 查看内容

徐文婷,好样的!

2025-4-23 22:03| 查看: 5092| 评论: 0|来自: 郑州晚报·郑州有大爱

       徐文婷1岁3个月时,因连续高烧导致双耳完全失去听力。妈妈花光所有积蓄四处求医未果,还遭遇意外事故造成三级肢体残疾。父亲为维持家里生计一人打几份零工,后因过度劳累患上重度腰椎间盘突出卧床不起,多重打击让这个家庭濒临破碎,全家人一度陷入绝望。在郑州市“小水滴志愿互助中心”发起的爱心助学活动中,徐文婷一家的状况进入了这个爱心团队的视野,于是便开始了长期帮扶,不仅帮助她一个,更帮助她一家。而二七区的“全国文明家庭“”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入伍30多年的现役军人马昕和与他与徐文婷年龄相仿的女儿马铭悦,更是与徐文婷结为帮扶对子,从徐文婷小学四年级伸出援手、无微不至直到她考上大学,两家处得像亲戚一样,彻底改变了徐文婷和她家庭的命运。当然,别人的帮助只是外因,真正要实现身体和心理的跨越,实现自己的梦想,还要靠不懈的奋斗。让我们一起走近新乡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徐文婷,汲取她身上的榜样力量!
个人简介

       徐文婷,女,2006年2月出生,共青团员,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24级学生。她一岁三个月时因高烧导致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一级残疾),母亲肢体三级残疾,父亲为扛起家庭重任,一天打三份工,过度劳累导致身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家庭困难重重。然而,她以“绝不向命运低头”的信念,在逆境中破茧成蝶:学业成绩优异,书法绘画屡获国内外大奖,曾在中学阶段多次荣获校级“三好学生”“学习小标兵”“艺术小明星”,获郑州市二七区“百名自强好学生”称号,获郑州市共青团志愿者证书,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所在家庭荣获省、市“最美家庭”及郑州市二七区“关爱残疾人家庭”称号。2024年考入新乡学院后,她以班级第三的成绩、志愿服务的热情和阳光自信的姿态,快速成为校园中一抹耀眼的星光。

个人事迹
       与命运“较劲”,在无声世界“呐喊”
       听力障碍为徐文婷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但她用双手和双眼为自己凿出了一道光。小时候,为克服发音障碍,她用双手轻触母亲的喉咙,通过声带震动感知发音的节奏,一个简单的音节,她常常重复练习几十遍,直至喉咙沙哑也不停歇。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坚持,让她从不敢开口说话,到能流畅交流,甚至站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的“诵红色家书”活动的舞台,用铿锵有力的朗诵斩获“优秀奖”。

       她是无声课堂里的“追光者”。因听力障碍,课堂上的声音对她而言模糊不清,她便用眼睛“聆听”——提前抢占前排座位,紧盯老师口型,结合课件和笔记自学。大学英语听力考试曾让她焦虑难眠,在老师的帮助下,她成功申请免考,得以专注笔试复习,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她说:“听不清,就用眼睛和双手来‘听见’世界。”也是这份孤勇和坚韧,让她在大学第一学期便冲进班级前三,逆袭成一名“学习标兵”。   

       以才华“破壁”,荆棘路上生繁花
       笔墨丹青是她与世界的对话方式。学习之余,她痴迷上了用书法和绘画来绘写心中的世界,她每天如饥似渴地重复着练习,即使胳膊疼得抬不起来,也从未产生放弃的想法。她的作品从校园展览走向国际赛事,先后斩获国内外书画大奖。这份才华,不仅是艺术的勋章,更是她打破隔阂的利器。每逢春节,她为社区居民义务写春联;八一建军节,她带着亲手书写的作品看望解放军战士;在聋儿康复学校,她用书画作品帮助听障儿童增强康复信心。


       做多面“职场战士”,在打工路上淬炼筋骨
       面对生活的重担,徐文婷早早就学会了自立。高考结束第二天,当同龄人还沉浸在狂欢时,她已经踏上了打工之路。听力障碍让她的求职格外艰难:一次次被婉拒,一次次低头说“谢谢”,又一次次推开下一扇门。终于有家饭店愿意让她去试工时,但因前厅嘈杂的环境听不清顾客需求而被责骂,甚至面临被辞退,她却鼓起勇气自荐去后厨帮忙。12小时的勤快表现,最终为自己赢得了第二天的“接着干”,也赚取了90元的工资。拿着来之不易的第一份工资,她立刻请父母去饭店吃饭,以此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此后,她又辗转做过货物分拣员、检票员、安检员、花艺师助理……听不清工作指令被训斥时,她默默安慰自己“专注眼前事。”她将打工攒下的钱,一半塞给父亲治病,一半留作大学生活费。面对逆境,徐文婷如韧草般顽强生长,她用行动化作了一声声有力的呐喊:“世界以残缺困我,我便以百倍炽热重生!”

       用爱心“接力”,让微光照亮人间暖意
       “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撑伞。”徐文婷曾说:“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我接住了太多善意,现在该轮到我传递这份爱了。”
       她的志愿服务足迹遍布了城市角落:郑州“7·20”洪灾中积极协助搬运物资;疫情期间,坚守社区志愿岗,协助核酸检测、搬运分发物资。为资助盲人女孩王怡文上大学,她与家人一起加入社会爱心团队,捐献家里所有的积蓄和自己的零花钱,共筹善款,最终助力王怡文顺利走进浙江音乐学院深造。


       进入大学后,她第一时间加入“筑爱小屋”和“青联社团”的志愿者活动,辅导小学生、看望孤寡老人。今年寒假,她还积极参与郑州市点点爱开展的志愿活动……徐文婷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

徐文婷的事迹
是一曲“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青春赞歌
她用自强击碎苦难 用奉献书写担当
她的身影
是当代青年“奋斗改变命运”的最佳注解
更让我们相信
心有光芒,荆棘亦可生花!
徐文婷,为你点赞!
加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