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以“协同合作搭平台,资源共享赢未来”为主题的济南草莓首席专家工作站启动仪式在山东济南一农业技术有限公司举办,现场发布了草莓首席专家工作站平台资源,签订了历城草莓进港框架协议,标志着济南市草莓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济南市草莓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邹永洲介绍,首席专家工作站针对乡镇(街道)农技推广资源人员匮乏、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优先选择部分基础好、发展规范、具有示范带动能力的草莓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主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益辅助,是进一步打通草莓生产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桥头堡”,是与广大种植户密切联系、扩大技术覆盖面的支撑平台,旨在形成专家、企业、农户资源有机叠加,有效凝聚起农技推广发展合力。 据了解,该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国最大的草莓脱毒种苗企业,涉及草莓新品种选育、示范与推广,集产加销上下游要素全产业于一体的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将以此次启动仪式为新起点,紧紧依托首席专家工作站高位平台,开展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普及培训交流活动,广泛联合各类资源力量,集聚产业技术集成优势,放大‘1+1>2’的效应,为做大做强济南草莓产业贡献智慧力量。”公司董事长崔刚告诉记者。 济南市草莓以“早、鲜、香、美、甜”的产业特色享誉全国,目前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量1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是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基层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产业发展小而散的瓶颈,限制着特色优势草莓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加快破解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互促,成为当前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面对广大草莓种植户存在的科技创新应用短板“急难愁盼”,济南市在市级草莓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高水平建设基础上,首席专家工作站成立搭建起共建共有的产业发展高位平台。“通过进一步整合各类优势科技资源力量,把高质高效关键生产技术尽快送到草莓生产主体和种植户手中,让广大经营主体和莓农第一时间在家门口共享优质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邹永洲说。 为加快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鱼塘池边,济南市全过程、全要素、全环节下沉农技推广力量,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开展技术帮包指导服务,在推广实践中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了11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团队,每个服务团队设有首席专家工作站,常态化长效化服务71家市级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立“服务团队+首席专家+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链式服务机制,以及1个服务队帮包N个基地、服务N个经营主体的“1+N+N”帮包服务新模式,为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提供关键载体支撑和可行性解决方案。 据悉,济南市聚焦农技推广质效水平持续提升,2025年把重塑农技推广体系作为有力抓手,在2024年建设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1个、遴选推介农业主推技术55个、培育农技推广骨干人员299人、招募特聘农技员129人、开展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培训1300人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五个一”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致力搭建“1211”农技体系工作架构,农技推广服务触角进一步拉长延伸拓展。 在济南,近年来以泉城农技“垄上行”农服快车品牌为总牵引,以首席专家为技术代表的服务团队打破部门条块分割,以农民需求侧改革为基本导向,实施团队化开展工作,方案化解决问题,坚持关键时节及时下乡、抗灾减灾随时下乡、咨询服务主动下乡、联合攻关集体下乡,成为省内外精准化长效化技术服务的典范案例。目前农技推广服务团队涵盖特色草莓、高效食用菌、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示范与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等11个农业技术和产业门类。 据了解,农技推广服务团队每年开展“单产提升”“种质寻宝”“防灾减灾”“围塘话渔”等“垄上行”系列活动50余期,每年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0余个、新技术30余项、新模式10余项,争取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0余个。每年科技下乡6000余人次,技术培训20000余人次,发布微视频60余期次,点击量50余万次,成功探索出可推广能复制的农技推广服务提质提速新样板。 实践表明,济南市农技推广体系框架下的首席专家工作站成为农户共享农技资源的有形抓手和重要依托。“下一步,济南市将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为强大动力,持续开展大比武、大练兵、大竞赛,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打法和推进路径,努力在首席专家工作站高水平建设上扩面提质增效,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方式方法,以学促干、以练促干,为打造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高效赋能。”济南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如是说。(魏海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