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的一个清晨,蛟河市庆岭镇葡萄沟村被一层薄雾轻轻笼罩,炊烟袅袅升起,与雾气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村民王文春与其他4名村民准时来到松花湖边的网箱养鱼项目基地,查看53个网箱的充氧情况,开始了一天的管护工作。 58岁的王文春是村里的脱贫户。6年前,村集体发展网箱养鱼项目,他贷款5万元入了股。现在,他不仅还清了贷款,买了一辆面包车,还修缮了住房。 “村集体发展网箱养鱼项目2024年收入9.8万元,村里40个脱贫户又从村集体领到分红6.4万元,村里还为22名村民提供了阶段性务工机会。”葡萄沟村党支部书记卢元有说,现在,村民的日子富起来,而且村里的环境也大变样,村路全是柏油马路,还安装了路灯,这些都得益于村集体经济日益发展壮大。 2024年8月,蛟河市启动实施村集体经济增效三年行动。蛟河市委提级统筹,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关乎民生福祉的“必答题”。蛟河市立足自身实际,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红”为底色,全覆盖深入镇村调研指导,采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包发展等一系列务实有效措施,精心挖掘多元产业潜力,盘活闲置资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葡萄沟村是蛟河市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蛟河市各村充分利用乡村资源禀赋,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相关部门也进行了不懈努力。 ——确立乡镇街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包发展工作机制。在大力度推进一批村级集体经济经营项目、大幅提升经营性收入的同时,发现和使用一批担当作为干部。“能人”治村,“乡土人才库”以乡镇为单位纷纷建立起来,为村党组织带头人储备力量。 目前,蛟河市149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全覆盖包保256个村,整合资金4700万元,盘活校舍、牛场等闲置资产64处,发展自主经营项目789个,打造了一批“造血型”“支柱型”产业项目,使得很多村的村级自主经营收入大幅提升。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实现3741.84万元,同比增长23.7%。 ——重磅推出“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29条”。蛟河市委组织部会同12个部门,出台落实增收奖励政策,建立“多元扶持、一体推进、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确保村集体项目能见效、行得稳、走得远。 ——给予政策倾斜。蛟河市从财政资金、政府投入、产业项目等方面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予以支持,全力解决好政策、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2024年开始,每年从中央、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重点项目。 ——布局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蛟河市鼓励各个村通过兴办实体、支部领办发展等模式,发展食用菌、“三瓜”、大米等6个农特产品项目,让关联的71个村年均增收9.3万元。 ——引导相关村围绕当地资源做文章,发挥资源转化效应,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松花湖的2/3水域面积在蛟河市,域内拉法山、白石山、红叶岭三大国家森林公园、红叶谷闻名遐迩,成就了蛟河市旅游产业。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等34处景点,农家乐、采摘园、民宿等91家民营企业,7条全域精品线路都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录制、推送“村游”系列短视频、必玩必吃TOP榜,举办“开江鱼”美食季、评选最美“村花”“第一书记代言”等特色活动层出不穷。据介绍,2024年这些活动累计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043万元。 一村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如今的蛟河市,以地域相连、产业相近为纽带,通过组织联建、村企结对、村村合作等方式,以各村富带动连片兴;“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模式共同发力,全力做好兴产、富农、强村文章。(于佳明 徐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