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党建引领“强双基” 基层治理增质效——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一线观察

2025-2-11 11:54| 查看: 4114| 评论: 0|来自: 农民日报客户端

       基层下移、干部力量向基层充实,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贵州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聚焦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五个方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机制的健全和基层组织全面过硬最终要落到每一个基层干部身上。怎样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使基层更加活力有序?日前,记者走进贵阳市乌当区的村庄和社区,试图找到答案。
       “有用得多”
       ——基层减负:理清“应尽之责”与“应减之负”的关系,推动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小寒节气前,新场镇达古村已经全面完成城乡水务一体化支管铺设工作,村支书徐兴波这几天密集带着村“两委”入户,“年前都走一遍,看看大家还有需要的没,好及时解决”,结束岩上组走访后,徐兴波和记者聊起来近段时间的工作。“基层减负后村子这块的事务轻了很多,以前都要留两三个人在村委开证明、整资料,区委明确村外部挂牌后,我们基本上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大家都在入户跑事情,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徐兴达感到精力更加集中的背后,是乌当区坚持基层减负、持续松绑赋能带来的变化。去年,乌当区通过印发《乌当区村(社区)“三项清单”(2024版)》,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47项、正面证明事项7项,严格执行不出具负面清单证明事项20项,持续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序推进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平台进行数据填报,建立动态更新管理机制,社会事务类严格按照市级下发的“三张清单”执行。
       在落实基层减负的同时,乌当区着力为乡镇(街道)扩权赋能,深入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农技骨干下沉、街道社区兼职委员等工作机制。下沉39名编制到乡镇(街道),向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等村(社区)选派驻村工作队20支,驻村工作人员61人,在职报到党员数4013人,党组织结对共建解决实事44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和徐兴达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龙广路街道振华第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杨再萍,之前居民去药店开药都需要社区出具疾病证明,有时候哭笑不得,现在好了,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搞好集体经济,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辖区居民的大小事情。“少折腾、求实效”已经成为思想共识。
       “要对得起组织”
       ——提高待遇:建立保障机制提升村干部报酬,推动提高基层组织群众服务能力
       当村党支部书记前,新场镇王坝村的罗启文返乡经营了一家茶叶加工作坊,2013年4月份加入村支“两委”,党支部书记岗位一干就是13年,从作坊老板到振兴“头雁”,罗启文交出的成绩单是带领村集体公司营收达到793万元。说到区里面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村干部报酬,罗启文难掩幸福的笑容“我们是赶上好时候了,从7月份起,每个月增补500元的工资已经到账了,在村里面越干越踏实,也更加坚定要认真干事,要对得起组织的决心”。
       在离王坝村14公里的百宜镇红旗村,村支书王国霞同样有话要说“现在不仅是工资多了,村支‘两委’的福利越来越丰富,涨工龄、提学历都有我们的份,和工资挂钩,增长标准一目了然。”
       近年来,乌当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要求,在提升村干部待遇报酬上下足了功夫,切实提高了村级组织保障能力和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为下一步抓好村级换届,激励和吸引乡村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按照村干部每人每月增加500元、社区工作者每人每月增加400元的标准,提高村干部报酬和社区工作者薪酬,提高后村干部‘一肩挑’薪酬达到每月5500元,社区干部‘一肩挑’薪酬达到每月5400元。”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闻鉴说道。
       在提升村干部待遇报酬之外,乌当区在科学设置村干部报酬岗位等级序列上也作了深入研究。根据指导方案,套改后村干部报酬增长标准与社区干部相同,每人每年增长240元,村“一肩挑”人员年平均报酬可达7.9余万元,社区“一肩挑”人员年平均报酬7.3余万元,激发了村(社区)干部队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队伍的稳定性、战斗力。
       “干起来更有劲儿了”
       ——储备精兵:注重源头培养,持续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
       贵阳市252路惠农公交开通以来,成为连接乌当区菜农和贵阳市区的纽带,穿梭城乡、温暖人心。坐了几年公交的周定玉没想到这次也能借助252专线的便利,做好周末市集的文章。
       去年11月30日,下坝镇滨河小镇首场周末特色集市热闹开市,首场市集约1.8万余城区市民前来赶集,总交易额超300万元。人群中间我们看到穿着红马甲在维持秩序的村支书周定玉,“252公交火了以后,我们也想做一次反向引流,盘活现有闲置资源,把城里的人带到我们村子里来赶集”,作为后备力量成长起来的周定玉是乌当区抓实后备力量储备的一个具体体现。
       在后备力量的培育储备上乌当区采取了多项措施,通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按照现有村(社区)“两委”成员、本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大学毕业生“八个储备一批”模式,聚焦政治素质、学习能力、带富能力等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11名,每村(社区)储备人数超过2名。同时,用好党校等阵地资源,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轮训,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开展实地考察、走村(社区)观摩,省内外各级各类乡村振兴示范点学习66人次,开展好学历提升工程,择优推荐优秀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提升265人。
       在乌当区羊昌镇以“选、育、培、强”支部书记的方式,发挥基层“领头雁”作用,发掘和培养支书后备力量,建立党委班子帮带“导师制”及现任支书联系后备力量试岗培养机制,让优秀后备力量到村试岗锻炼。小寨村支书后备力量鲍青波在村里面试岗锻炼后,得到群众一致认可,去年11月成功补选为纪检委员。“被选上感到很高兴,但是也明白责任重大,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很多事情要做”。参加完区里面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能力提升培训会后的鲍清波告诉记者。
       无论是在培育储备中成长起来的后备力量,在基层一线指导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的农技专家,还是在抱团发展中砥砺前行的村集体经济,在经年累月的持续耕耘与不懈探索中,基层基础更加夯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