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糊、揉粉、成型、煮制、冷却,1月4日,在位于郏县冢头镇柏坟周村的郏县老农伯种植合作社里,八九名工人忙得不亦乐乎,粉条如银线般落入锅中,在热水里翻滚定型,最后送入冷冻车间。 “我今年种了100多亩(1亩≈666.67平方米)红薯,全部做成了红薯粉条。一公斤20元,筋道耐煮,口感爽滑,深受客户欢迎。”合作社负责人秦亚非说。 秦亚非于2016年返乡创业,创办了郏县老农伯种植合作社,购置了全套红薯加工设备。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卫生标准,确保红薯粉条口感纯正、绿色健康。 “现在制作的这批粉条是为开封客商代加工的,我每年代加工粉条10万公斤左右,客户遍布全省。”秦亚非说。 “我是圪塔寨村的,入冬以来一直在这里加工粉条,每天收入100多块钱,中午管饭。”今年56岁的合作社工人侯荣满面春风。秦亚非的合作社不仅带动了本村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也吸引了附近村民前来务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由于合作社整个红薯粉条加工生产环节,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制作出的红薯粉条口感爽滑、筋道,很多本地村民或是外地客商都会上门采购,经常是供不应求。 秦亚非制作的粉条大部分都销往北京、广州、深圳、郑州等一线城市,同时也畅销附近县区,在乡村振兴致富路上“薯”光无限。(张鸿雨 李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