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有能人负责经营,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我们持续增收有保障了。”脱贫攻坚时期,国家级贫困县山西永和县在望海寺乡红崖渠村投资750多万元建设了肉鸡养殖项目,希望帮扶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巩固衔接期间,受新冠疫情和市场行情影响出栏肉鸡无法外销等因素影响,养殖场运行不良,项目主体企业于2023年6月停止运营。 就如何盘活这一闲置资产,永和县引入当地蛋鸡养殖龙头春红养鸡专业合作社对肉鸡养殖厂房、设备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经营,打造了10万只蛋鸡养殖示范基地,实现了为当地脱贫户持续增收再“托底”。 推进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工作以来,山西省集聚政策,构建“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会做、有钱能做、有人帮做”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五有机制”,催化内生动力,为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和联农扶农能力提升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省市县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管理台账均已建立。截至2024年9月底,入台账帮扶产业项目23980个,投资规模284.74 亿元,财政投入237.74亿元,资产总值272.98亿元。其中,巩固类项目和升级类项目占到96.3%,预计年底盘活类项目可实现90%完成的目标。 政策集聚 产业崛起 脱贫攻坚以来,山西立足“特”“优”农业资源优势,构建了“东药西薯、南果北杂、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牧业乡村游”的脱贫产业格局。 该省连续多年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进杂粮、果业、蔬菜、中药材、畜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七大帮扶产业发展,并按照脱贫地区优先的原则,4个脱贫县开展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个脱贫县开展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21个脱贫县实施了国家产业集群项目,14个脱贫县建设了国家级产业强镇。 省级层面,30个脱贫县建设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脱贫县建设了省级特优农业品牌强县,5个脱贫县建设了省级特优产业强县。在7个脱贫县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创建,在34个脱贫县打造了有机旱作生产基地,建设120个封闭示范片实现58个脱贫县全覆盖。据统计,脱贫攻坚期,58个贫困县发展产业扶贫基地10141个,培育县级脱贫主导产业160余个。 昨天的投资就是今天的增长。由此,山西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提升,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基础进一步扎实稳定,农特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产业帮扶联农带农效果明显,2016年以来,该省共有88.79万户脱贫户享受产业帮扶政策扶持,占全省脱贫户的 89.79%。23980个产业帮扶项目帮扶带动脱贫劳动力227.95万人次。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脱贫户人均收入从2015 年2327元增加到2023年14339元。 脱贫攻坚期间,长治市平顺县依托全国著名中药材“北药”主产区、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成功申报“平顺潞党参”“平顺连翘”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被列为全国中药材基地,中药材产业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范例。全县中药材面积达67.07万亩,年产值达4.5亿元,直接带动3.5万脱贫群众年均增收6300元,中药材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近年来,平顺县以中药材产业百亿产值为目标,以产业链、品牌链、利益链、政策链的重构为抓手,狠抓补齐标准化种植、多元化加工、农旅化业态、电商化营销等短板工作,完善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联农扶农机制,打开了中药材产业的提升通道,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品牌化推动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机制落地 速质双升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及产业帮扶项目“四个一批”工作,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组织实施产业帮扶带动工程,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推进帮扶产业发展,并将该工作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考核内容,列入省政府“13710”专项督办事项。年初,全省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长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明确盘活项目年底前力争达90%以上。 为此,山西省全力构建了“有志想做、有事可做、有技会做、有钱能做、有人帮做”的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五有机制”,来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帮扶产业带动能力,并推动“四个一批”工作落实见效。 岑峰村是位于山西省盂县东梁乡东南部的一个传统农业村,小农户、小生产之下,农民脱贫增收受阻。2021年,岑峰村利用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0万元发展养牛项目,因后续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和缺乏技术人才、专业化人才运营管理,项目被迫停产闲置。 围绕有志想做的需求,盂县东梁乡以有钱能做、有人帮做为抓手,积极筹措资金,争取上级资金,撬动社会投资,申请到乡村振兴资金和壮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共计100万元,引入盂县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投资金300万元,推进项目盘活改造,利用闲置牛舍改扩建羊舍1200㎡,购置完善饲料粉碎机、喂料电动三轮车、恒温饮水设施、全自动刮粪机等配套设施,购买澳洲白种羊17只和纯种湖羊6只,让有志想做的人实现了有事可做——牛“破烂”变身羊“银行”。 同时,该县注重发挥公司负责人侯宜春养殖能手的“带头人”作用,实现了帮扶产业有人帮做,从根子上避免了羊养得不好、繁殖繁育水平不高、市场销售不畅导致项目失败的问题。 东梁乡依托岑峰村养羊项目,还积极创新探索联农带农方式和路径,申报并实施了澳湖优种肉羊分户饲养、集中购销项目,筛选出10户低收入群体,代养规模20只左右,每户享受政府一定补贴政策,据测算,户均年净收益可达1万元以上。 由此,“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农带农的发展模式,提升了村集体、村民增收能力。 各地开花 全省结果 2023年以来,山西省根据国家部署,按照“产业帮扶项目一个不落、财政资金一块不丢、利益联结一个不少”的原则,开展了帮扶产业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专项行动,对资金规模大、联农带农广以及监测数据异常的“四个一批”帮扶产业项目,开展了两轮专项核查,推动“四个一批”工作落细落实。 今年5月,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又专门抽调省市两级农业农村部门业务骨干组成5个调研组,赴全省11市20县,开展实地调研指导。 由此,市县闻风而动。忻州市先后印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倍增若干措施、蔬菜产业六条、肉牛产业七条、羊产业八条、代州黄酒产业九条、杂粮产业十条等“1+5” 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向产业帮扶项目倾斜。 太原市娄烦县精准分析产业类型,细化推进帮扶项目举措,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制定了产业发展方案措施。如“光伏类”产业,强化运维管理规范收益分配;“农机具、小型加工厂类”产业,强化责任意识;“乡村旅游类”产业,注重完善服务功能;“农产品加工类”产业,注重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 长治市平顺县龙镇村在原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实施了龙镇村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794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1150万元。如今,香菇大棚和香菇研学馆投入运营;引进北京woota(屋塔)打造的龙溪山集帐篷露营基地,实现了日均接待游客1000余人;此外,还开发了连翘醋、香菇醋、党参醋口服液等食用产品,围绕食用菌和潞党参打出一套产业组合拳,农旅、药旅结合推动潞党参和香菇特色产业提档升级,释放出了乡村经济新活力和巨大的联农扶农能力。 下一步,山西将围绕内生动力增强、特优农业拓展、帮扶项目提质、加工转化增值、消费帮扶促进和职业技能提升等六大行动,落实好“四个一批”要求,促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持续发展。(吴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