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山东聊城探寻平原地区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2024-12-5 12:00| 查看: 5917| 评论: 0|来自: 农民日报客户端

       地处山东省西部地区的山东省聊城市,是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唯一真正交汇的城市,被誉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它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聊城正积极探寻一条与自身条件相契合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大棚改造改出新经济
       莘县,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县”,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种植大棚蔬菜,但“超龄服役”的蔬菜大棚成为了农民增加收入的一大难题。
       “以前啊,弄大棚这事儿,不光得懂技术,还得有把子力气。大棚里头又闷又热的,待上一整天,腰都直不起来,摘点菜指着人工往外背,到晚上浑身上下都疼得不行。”莘县董杜庄镇张端村王延伟告诉笔者。如今,随着大棚改造升级,王延伟和其他菜农们告别了昔日的辛劳,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钢结构暖棚、轨道车、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卷帘机等智能化设备。
       “大棚‘长个’的同时,菜农的收入也跟着‘长个’了。传统的大棚一年最多能种植两季,而改造后的大棚,一年可种植三季,且产量大幅提升,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董杜庄镇一级主任科员郭代鹏向记者介绍道,“这块种植基地,以前都是普通的小矮棚、小拱棚,我们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统一拆掉后,又统一规划,建设了现在的新型钢结构冬暖式大棚。”
       据了解,2023年下半年,莘县在聊城市率先开展整县制老旧大棚改造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老旧大棚改造提升42000余亩。
       工业思维做出新农业
       走进信发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已经深入其方方面面,草莓住上了楼房,鲈鱼搬进了宿舍,樱桃也住进了各种黑科技的公寓。
       “自我们产业园成立之初,便确立了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进步的宗旨。我们这里的温室大棚采用了国内领先的三层保温技术与精准控温系统,结合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樱桃的错峰上市。填补了国内樱桃市场空白的同时让利于农民。”园区负责人表示。
       草莓园里,游客们惊叹于这立体种植的奇观,他们品尝着无需多洗、直接从藤上摘下的草莓,口感纯正,甜中带鲜。据悉,园中约140亩的草莓田全面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玻璃温室三层立体种植技术,采用进口椰糠进行无土栽培,有效避免了土地病虫害问题。同时,利用自主研发的肥水系统进行自动滴灌,确保排除自然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草莓的采摘期因此延长了3至4个月,亩产量高达6000公斤,是传统种植方式的五倍。
       在鲈鱼养殖基地,一个个圆形的鱼池坐落其中,这里每个鱼池一次可出产鲈鱼2500公斤,一年可养两茬多。根据季节不同,每条鱼售价20—35元,而养殖成本只有10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庭院经济实现新就业
       “欢迎咱们新进直播间的家人们,咱们家这款衣服采用的是一整张棉的设计,定点锁格的工艺……”在位于东昌府侯营镇的电商产业园,主播们正在对当地生产的棉服进行直播带货。
       去年以来,随着东北大花的持续爆火,侯营镇迅速跟进风口,将特色棉服带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侯营镇现有棉服加工企业100多家,大多是家庭院落式工厂。眼下正是销售旺季,当地推出“互联网+公司+加工户”模式,前店后厂,将“侯营产”线上统一售卖,进一步畅通销路。
       坐落于于营村的云海服装厂就是典型的院落式工厂,别看地方不大,却“五脏俱全”。从裁剪、圈片,到充棉、绗棉,再到分拣、打包,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她们都是平时要带娃的宝妈、宝奶奶,而如今,却可以“缝着袄、带着娃、挣着钱、顾着家”,小小庭院成了她们的增收福地。
       “今年的产量大概有50多万件,上半年基本上就是存货,下半年,尤其是在冬季来临的时候,要把这些存货全部销完,年底不压货。我们的营业额大概一年有1800万元。”东昌府区云海服装厂总经理任凤云说。
       目前,侯营镇6000多名村民持有缝纫技能培训合格证,月收入两千到七千元;上百家加工企业年产量3000万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产品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等十多个省份,甚至通过外贸、跨境电商远销俄罗斯、希腊等,农家院“小棉袄”做出了海内外“大市场”。(吕秉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