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信用风险成因分析及治理良策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时广铭 为什么农商银行信用风险这个“顽疾”难以治理?为什么清收盘活贷款出现前清后增、越盘越多?为什么集中清收农商银行不良贷款工作这么艰难?为什么这么多年从严管贷效果不佳?如何“控新治旧”?笔者就县级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探索。 一、信用风险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农商银行信用风险具有以下“五高”特点,即:大额贷款占比高、企业贷款占比高、互保贷款占比高、客户集中度高、不良贷款占比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形成的“假借冒”违规贷款。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农信社的管理体制几易变迁,造成贷款管理混乱,如假名贷款、借名贷款、私刻印章、篡改证件、自批自贷、违规截留等不合规贷款层出不穷,如“怪胎”一样贻害无穷。 (二)分笔垒大户的“关联贷款”。形成贷款集中度高,企业“绑架”银行。辖内某联社,一家企业贷款达19笔金额18600万元,全部属同一实际控制人。贷款越多,在银行的话语权越大。 (三)领导介绍、行政干预形成的“关系人情”贷款。银行碍于情面,往往需降低贷款条件,想法设法让贷款发放成功。 (四)落后产能小微企业贷款多。在产业结构调整大环境下,落后产能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定位不准、成本高、负债大,造成抗风险能力弱、经不住市场变动的冲击,极易产生风险。 (五)行社高管掩盖不良贷款。表现形式是不良贷款非洁净出表、违规延长贷款期限、不及时调整贷款五级分类形态、多次展期和借新还旧等。以上状况无法揭示贷款的实际状态和风险程度,掩盖了农信社内部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基层机构发生案件风险较多,缺乏有效监督制约,“以信任代替制度”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贷款吃拿卡要不良风气仍然存在。一些地方信贷人员存在道德风险,通过贷款谋取私利。 (三)不良贷款前清后增,贷款质量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贷款乱象遏制不住,信用风险问题逐步凸显,高风险社化解“雪上加霜”。辖内某联社,清收全口径不良贷款7600万元,新增账面不良8100万元,不良率不降反升。 (四)不良贷款处置手段单一。司法执行难、呆账核销能力有限、打包转让成本较高等问题,使农信社不良清收难度大。 (五)大额不良贷款清收更难。对恶意拖欠的100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收回甚少,特别是10年以上的沉淀贷款无法立案,造成骗贷人仍逍遥法外。 (六)抵债资产变现困难。抵债资产存在多次拍卖流拍的情况,抵债资产的管理费用也较高。 三、信用风险的成因 (一)管理落后。县级行社本部营销意识不强,获客渠道单一,客户“难贷款”、银行“贷款难”。激励约束机制缺失,客户经理老化、等级管理不到位,整体素质较差。 (二)权利失控。现行的农信社体制,“一把手”权利太大,极易造成权利失控,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往往是一家联社在更换几任“一把手”后,不良率越来越高,信贷管理千疮百孔,改变起来愈加艰难。 (三)投放不准。在专业银行拒绝后,客户通过各种关系往农信社里钻,报表失真,可抵押资产少,负债过大、用途转移,造成农信社“源头”不清。 (四)操作不严。业务操作流程中的“审查审批关”失控。从严管贷“规定动作”不到位,特别是发放新增大额贷款决策不审慎。 (五)追责不力。制度执行、贷款“三查”、内部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对违规违纪贷款,往往以罚款了事,以批评教育为主,不能动真碰硬,有袒护行为,处理不到位,违规责任人有恃无恐。 (六)科技落后。依托科技系统管理客户、优化流程、防范风险的能力欠缺,与其他专业银行有较大差距。 (七)处置单一。法院对有财产可执行的案件启动程序后,处置需要6个月至1年的法定程序,执行力度不够。公安机关立案难、进度迟缓,打击不够,震慑不力,致使赖账户存在侥幸心理和观望心态。 四、治理策略 (一)强化管理。重塑信贷管理模式,全面建立与统一法人相适应、与市场相结合、与现代商业银行模式相匹配的信贷管理架构。搭建“管理重心上行、营销平台下移”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分散营销”的运行机制,打开信贷营销通道和营销模式。实行专业的机构管理专业的人,专业人干专业的事。建立贷款发放分级授权制度和独立审批人制度,信贷审批由权力审贷向技术审贷转变。建立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精细化、流程化操作。 (二)以人为本。要把省联社提出的“信贷革命”作为当下的第一要务,把集中清收农信社不良贷款工作当成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要建立正确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特别是负有领导责任的“一把手”和分管领导选拔要慎之又慎,“德才兼顾”,宁缺毋滥。信贷岗位人员实行“内部职工和亲属双担保”制度,即信贷岗位人员上任时,要有一名内部同级别人员和一名亲属签订“信贷岗位人员任职合规经营担保书”,对其任职期间案件风险、贷款损失负有监督和风险担保职责。 (三)有效监督。真正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县级行社监事长应实行上级委派制,兼任纪检监察组长,只对上一级纪委负责,不受行社党委干预,对发现的问题线索立即上报。同时,省联社、市农信办要建立理(董)事长“任期信贷质量台账”和“廉政台账”,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以“严追究”带来“高质量”。行社要建立信贷员台账,记录其任期信贷质量、业绩和举报线索,对违纪者清除出信贷队伍,坚决刹住信贷管理中的不正之风。 (四)严明纪律。严格把控准入关。在客户选择上下功夫,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市场分析、评级授信、客观评价客户申请贷款的真实用途。严把审查关、核准关。信用管理部做好前伸后延,帮助前台把控实质性风险要素,督导中台认真审查各类信贷资料,防止信贷资料“带病”入账。严把问责关,坚持“从严治贷”和“尽职免责”相结合,提高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五)准确定位。坚持支农支小支微市场定位,不“贪大求洋”,不“傍大款”,真正成为“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佳的金融纽带”;坚持小额、流资、分散原则,将 “三农”、小微企业和产品有销路、效益好的涉农企业做为优先支持对象,巩固提升农村市场份额,始终牢牢占据农村主阵地。突出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小而精、专而优的发展路子。 (六)转换机制。用制度管人,用机制管企业、用文化带团队。制定客户经理差异化管理机制,完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突出正向激励,使信贷从业人员薪酬收入真正能够体现多劳多得原则,提高业务的营销专业化、科学化水平。要定期开展营销方面的培训和竞赛活动,强化“人人都是营销员”的营销理念,主动参与营销。按照“贡献度、忠诚度、风险度”衡量客户等级,赋予不同的利率定价,增加客户粘性。 (七)转型发展。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强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员“网格化”精准营销。强力推进“整村授信、逐村核贷”,打造“普惠金融、增户扩面”市场战略。认真执行“3个8定律”,即个人贷款投放不低于80%,个人100万元以下贷款投放不低于80%,对公1000万元以下贷款投放不低于80%。坚持做小不做大、做土不做洋、做实不做虚、做精不做粗。 (八)打造文化。实现客户幸福文化。实现一站式服务,让业务流程简单化、让审批权下放、让效率最快化。树立客户至上理念,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为客户谋幸福。不断营造合规管贷的 “文化关”。扎实开展“从严治贷、从我做起”活动。做到廉洁放贷,形成高效廉政的信贷文化。在全系统形成“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从高层做起”的合规文化理念,打造信贷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