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陶瓷 查看内容

杨向乐:在继承中转化 在传承中超越

2023-12-31 15:24| 查看: 9474| 评论: 0|来自: 原创

  12月31日,在河南禹州市神垕镇美华钧窑展厅,艺术总监杨向乐正在展示新创作品。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小事,勤勤恳恳地付出努力,你的梦想终将实现。

  今年38岁的杨向乐,自幼生长在神垕镇,在他父亲的传承熏陶下,耳濡目染的他和钧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16岁的杨向乐初中毕业后在神垕镇美华瓷厂学习日用瓷生产的同时,就开始跟随在社办钧瓷厂工作的父亲学习钧瓷的烧制技艺。2016年,杨向乐创办了美华钧窑,主攻禹州市钧瓷二厂47#釉钧瓷烧制。47#釉是国营钧瓷二厂的经典釉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风靡一时,声名远播,被众多的工匠所推崇。

  作为钧瓷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原钧瓷二厂的作品在当时代表了钧瓷烧制的最高水平,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原钧瓷二厂的产品有瓶、盆、碗、炉、樽、鼎、动物、文具、酒具、灯具等近300个品种,攻克了“钧不过尺”的技术难关,生产出一批1.5米高的《蛟龙闹环瓶》。十几年中,该厂有近百个品种获得省部级荣誉20多项。其中,1982年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1984年荣获中国第四届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1986年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钧瓷《穿带瓶》、《双龙尊》于1987年获“全国旅游产品优秀奖”。

  当年,原钧瓷二厂采用煤烧工艺,釉料成分天然,技术复杂,其作品造型古朴端庄,釉质玉润,窑变自然,变化丰富,釉色绚丽多彩。所以,原钧瓷二厂的作品凭借“似玉非玉胜似玉”的独特艺术魅力,令人拍案叫绝的釉色变化,得到了专家学者、钧瓷爱好者的好评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时至今日,原钧瓷二厂的作品更是呈现出一器难求的火爆场面。

  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环境保护成了陶瓷界的重中之重,煤烧工艺逐渐被国家所禁止,气烧逐渐取代了煤烧。

  为了烧制出具有原钧瓷二厂老味道的钧瓷,杨向乐真可谓是煞费苦心。为了汲取百家之长,不断创新实践,他四处拜师求教。选购了快速球磨机,焊制成小型试验窑,调整配方,请教专家。科研之路是枯燥的,也是艰难的。数百次试验,数百次失败,每次开窑,杨向乐都是满怀希望却又提心吊胆。虽然每次试验品质量都有所提高,但是离杨向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有很大的距离。多少个日日夜夜,他都是陪着窑炉的熊熊烈火度过,他累的精疲力竭,为了烧制出他心仪的原汁原味的钧瓷二厂“味”道,他立即振作起来,继续投入到他为之钟爱的钧瓷试验中。  

  杨向乐专事热工20余年,过手几百窑,积累了一定的烧成经验。在保持47#釉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对配方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液化气窑烧成制度;47#釉烧成温度高,窑炉气氛控制难度大。初期,“烧摧”“发乌”现象较多,氧化、还原掌握不到位,出现废品较多。他一窑一窑的摸索,一次一次的总结。通过半年多的时间,初步绘出了47#釉液化气窑炉的烧成曲线,烧成时间约13个小时,前火烧5个多小时,后火烧7个多小时,成品率稳步上升。烧成稳定后,他又开始主攻釉色变化。他发现在窑内中间位置容易出现七彩渗化的窑变效果,通过烧成技法的变化应用,液化气窑74#釉固本出新,在当代窑炉中再现了钧韵的芳华。“千秋艺苑传钧窑,白玉为魂艳不妖”,著名书画家范曾的题词,是对47#釉钧瓷的真实写照。而杨向乐烧制的钧瓷,也较为完美的复制了“玉为魂,艳不妖”的“二厂”钧韵。美华作品达到了釉层肥厚,亦乳亦润;红蓝相间,红中泛紫,过渡自然,具备了一定的收藏价值。目前美华钧窑产品葡萄紫、玫瑰紫、胭脂红等呈色基本稳定,成品率可达80%以上。  

  在美华钧窑的展厅里,杨向乐的作品不仅釉质肥润、玉质感强,釉色或艳丽多变,或素雅清静,或浑厚凝重,“似玉非玉胜似玉”,而且有一种与传统钧瓷一脉相承的艺术美感,让人流连忘返。    
  面对取得的成绩,杨向乐没有欣喜若狂的感觉。他说:“我的作品大多为原钧瓷二厂的经典器型,通过烧制47#釉,把钧瓷的釉彩表现出来,凸显传统,守正创新,做一名真正的守艺人,这是我毕生的追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