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中国反贫实践助力实现全球减贫目标

2023-9-2 15:11| 查看: 4780| 评论: 0|来自: 农民日报

   8月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宁夏大学共同主办的“反贫困理论创新”国际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办。会议期间,中外学者在共同富裕、收入分配、减贫战略、减贫的社会经济效应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反贫困经验和成就的理论认识,共同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表示,反贫困和促进共同富裕要靠制度建设,尤其是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具有基础意义的制度建设。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事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题为《结构变迁与减贫: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的报告中提出,中国政府在消除绝对贫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消除贫困最重要的是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共同努力下,按照各地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
  目前,我国已经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当前,全球减贫成效显著,但各地区减贫进展差别巨大,中国减贫的成效与经验对减缓全球贫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魏后凯也对当前的过渡期帮扶政策提出建议,主要针对一些脱贫县内部、非脱贫县内部、脱贫县与非脱贫县之间出现的县域分化情况。
  “脱贫地区不等于欠发达地区,对脱贫地区扶持政策的固化容易带来新的不公平问题。”魏后凯建议,原先对脱贫地区的扶持政策有必要及时转向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比如:一是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根据低收入人口集聚及地区发展能力等因素,识别和划定欠发达地区;二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在老少边地区实行同等优先发展;四是实施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行动。
  本次会议主要聚焦“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反贫困理论创新”,来自中国、美国、巴西、南非、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等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分别从各自研究领域对国际反贫困理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充分肯定中国的减贫成就。
  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罗斯高认为,近30年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减贫成就举世瞩目,但仍要关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平等。
  “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对帮助一个国家的经济从中等收入水平提升至高收入水平至关重要。”罗斯高进一步指出:“实现共同富裕应更加关注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农村开展家长培训计划,使所有农村儿童都能在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成长。”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荣誉社会学教授帕特里克·邦德表示,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都对全球贫困和不平等状况产生了影响。当前急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气候变化全球合作,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防止资源掠夺和滥用,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积极推动教育和技能培训,使人们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减少不平等现象。
  过去20年里,虽然全球减贫取得进展,但新型冠状肺炎的传播也为全球减贫事业带来挑战。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卢安然表示,目前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的分布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亚洲转变为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她强调东亚的减贫成功是令人瞩目的,其中75%由中国贡献。中国可根据国情做出新的政策安排,包括优化低保政策、教育政策、税收政策等。(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郭芸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