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字画 查看内容

刘德功绘画艺术渊源和影响

2023-10-23 05:08| 查看: 6743| 评论: 0

  2023年伊始,刘德功将自己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创作的长达一百多米的铁荷工笔长卷,在平顶山进行了首次公开展出,后又在国内多地进行巡展,展出之处,鲜花如潮,掌声雷鸣,震惊、震撼、震动朝野,国内各大传媒争相推送,以至国外传媒也作专题报道,什么原因使一幅长卷画作产生如此轰动效应,下面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刘德功长期以唐宋绘画为攻取方向,对唐宋绘画的形成和发展揣摩深研,心领神会,施之于笔端。据文献记载,在公元十四世纪以前(唐代中期),中国绘画均为工笔重彩,可以说,工笔重彩是最悠久的绘画形式。而花鸟画在中国画坛独立成科,正是从盛唐开始,成熟于五代,到了宋代,由于宋徽宗酷爱书画,建立了专门的画院,培养专业人才,他自己是一名很有成就的工笔花鸟画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宋代,也就有了众多水平极高的工笔花鸟画家,将工笔重彩,推到了极致,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就是说,宋代将华夏文化推向极致,宋代的绘画同样登峰造极。老画家潘洁兹先生曾说:"继承绘画的传统,应当了解历史,通过生活实践,运用到我们的创作中来,正因为生活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绘画艺术。"刘德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他从学画工笔开始,即从唐宋入手,他常说:古人认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所以入手就要有高的标准,才不致入于俗流,站在这样的的高度去理解学画的意义和手段,刘德功的画作自然超凡脱俗,我们看他的工笔重彩代表作"铁荷长卷",即可从中窥出端倪:画作虽然有强烈的创新理念和新的表现技法,然而他的根基在唐宋,这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工笔重彩画,在他的铁荷画作中,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创新性和艺术审美的普遍性,这是其受到各个阶层人士喜爱的根本原因。


  二、深入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从中汲取营养,形成创新绘画新语境。刘德功深知,中国的绘画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国绘画更多追求的是文化的外延,其核心意义在于民族精神的体现,他的铁荷长卷,正是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他以创新的传统表现技法,以独特的视角,以极大夸张的手法,虽是源于唐宋的工笔重彩技术,却是写意笔法的倾泻,所谓写意,就是写出心上之音即为"意"。中国文化强调"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在务本的基础上创新,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守正中国文化,即是遵"道",以变革的技法出色表现物象即谓之"器"。除了造型艺术的技术追求外,更多的是要体现一种画以载道的教化功能。刘德功诸多绘画作品,都是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他的"红柿"系列作品,就是哲学理念的具体表现。画面重在突出黑红两色的强烈对比,黑出太阴,红出晨阳,将天地宇宙不变的亘古伦理,进行图示的反映,这是刘德功在铁荷作品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对中国文化的领悟,大胆创新技法和手段,在又一领域收获的成果。


  三、铁荷艺术超越了文化界限,触动了各行各业各界人士的心灵,与观念产生共鸣,传达出超越语言界限的普遍情感。借物寄情,这是中国人最含蓄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中国文化独到的表现手法,以小见大,指物舒怀,是文人常用的比兴手法。刘德功的"铁荷画派"之所以引起各界人士的共鸣,自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禅境妙语说:"修心当以静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刘德功正是以这样的禅机理念,逐步进行自我的修为,进而将所觉悟得到的点点滴滴,涓滴成河,灌注到笔端,形成具有丰富内涵、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疫情严重期间,他画了大量竹子,这些竹子迥异传统的画法,古人云:"喜气写兰,怒气画竹",他画的竹子,可以看出,竹叶锋尖如刀剑,个个如兵戎相见,一种沙场秋点兵的气势跃然纸上,书生报国,撒豆成兵!这种完全进入了"无我"的一种创作方式,是画家修炼到最高境界的一种体现。原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提出中国画的五段论,也就是中国绘画的五重境界,他归纳为五个字:"形、神、道、教、无"。
  1.形:中国画是造型艺术,形体的准确是首要的。
  2.神: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遗貌取神,这是重要的写意精神。
  3.道:书以载道、文以载道、画以载道,这是中国文人的追求。
  4.教:绘画的功能,除了美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有教化的作用,寓哲理于画中,让人不知不觉归于教化,人心向善。
  5.无:大胆否定,过去的成绩归于虚无,从新定位自我,开僻新路。
  刘德功经过多年的自我修为和艺术实践,完成和达到中国绘画的五重境界。


  四、铁荷作品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丰富的绘画语言,吸引了中外观众的注意,将中国传统艺术和自然感受与现代前卫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令人陶醉、过目难忘的视觉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和描绘美丽的面孔,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事。"这是一个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哲学命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崇尚自然美,而在绘画艺术中,我们崇尚的是并非完全自然主义的艺术美,刘德功的绘画艺术之所以如此震撼画坛,他正是用丰富的绘画语言,凭着一双手,实现了想像的外化,将自然界美的东西,加以升华,在他的作品里,表现的是将大自然美丽的花果,浸润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思辨的哲学理念中,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唯读书可改变人之气质。"大自然的花果何尝不是如此,刘德功所表现的这些充满着文化意蕴的花果完全情感化了,既雕既拙,复归于朴,带有不可捉摸的前卫色彩,所表现出的一种卓然不群,飘逸若仙的气质,自然迥异于民间凡花,这是当之无愧的瑶池仙品,浴火重生的艺术之花,自然会受到中外艺术爱好者的共同喜爱,这是艺术走向世界大同的实践者,也是一名前卫者。

  五、刘德功作为一名创造型画家,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才华,创造出美妙而节奏强烈的画面效果和发人深省的绘画思想,展示了他的艺术深度和创造力,已经成为中国绘画新图示和新座标,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丰富遗产。
  清朝画家石涛说:"以法作画万幅一样,以意作画万幅万样。"这句对刘德功的绘画理念触动很深,太拘泥于法度缺乏创新意识显然是不行的,而"意"的表达,又是一种看似很扑朔迷离的意念上的行为方式,如何在"法"与"意"之间找一个平衡点,画出自己独到风格的作品,这使刘德功陷入深深的思索,而潘天寿的一句话使他脑洞大开:"品格之高下不在迹而在意。","迹"当然是笔墨关系,而"意"恰恰是中国绘画所追求的最终效果,而这个"意"的表达,不就是谢赫"六法"中所说之"气韵生动"吗?刘德功认为:真正的完美,不是技巧的完美,是境界的完美,中国绘画追求的最佳效果无过于此。一旦有了明确方向,在创作过程中,他不断强化其作品的视觉感染力,他对物象的深刻剖析和个体的内省不断升华,他的艺术观念是开放的、自由的、全方位的,因而,他作品中的那种理性和非理性成份的混响,在视觉图式中洋溢着的那种超验之美,常常让人留连忘返,刘德功创造的这种带有强烈传统文化和个性特征的作品,无疑成了中国绘画新图示,从而形成新的中国绘画座标,深邃的艺术感染力,让人相信,这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

  六、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一位不断探索和突破的独立画派画家,是用绘画改变世界艺术观念的先驱。刘德功在回首总结铁荷画派的艺术成就时,认为"学术支点、技术支点、人品支点"三足鼎立,缺一不可。中西方艺术,向来各自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评判标准。艺术标准虽各有不同,但是审美理念却是相通的。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爱因斯坦明白提出了人格造就人才的重要性。在艺术领域里,人格同样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刘德功将人格和学术、技术列为三足鼎立,缺一不可,或者我们更可以说是人格引领学术和技术的有效发挥。在外国人眼里,中国绘画过于感性化,比如《六法》中所说"传移模写"、"应物相形"、"随类赋彩"等,都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感性化,而缺少理性的思维。而西方绘画,如印象派,强调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崇尚光对世界的影响,注重外部光线对物体的作用,描绘自然的瞬间印象,使一瞬成为永恒,这些恰恰是传统中国绘画所不具备的。刘德功结合中国审美和世界审美意识,从中找出了共同点,在他的铁荷作品里,突出了光与影对表现物象的影响,注重在环境色的笼罩下,主体物象所呈现出了不同于固有色的改变,这种革命性的用光用色的理性表达,颠覆了传统对自然界的感性认知,开僻了新的艺术观念,这是使中国绘画走向世界重要的一步!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著名画家、铁荷画派创始人刘德功之所以在绘画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并以崭新的理念和姿态走向世界,这是他扎根中国文化厚土、继承唐宋工笔重彩精髓、与世界先进绘画理念契合所迎来的辉煌人生篇章。(刘昭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