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陶瓷 查看内容

王国奇执着追梦润天青

2024-3-12 14:19| 查看: 7260| 评论: 0|来自: 原创

  汝瓷以其“色泽素雅自然,青翠华滋,视如碧玉,扣声如磬,似玉非玉而胜似玉”而深受世人喜爱并被广泛收藏,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考古发现,更使汝瓷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印证。

  在清凉寺村成长起来的汝瓷烧制艺人,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对汝瓷的痴迷追求,在汝瓷烧制业界异军突起,成绩斐然。
  王国奇就是这样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民间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

  “瓷村”长大的孩子
  清凉寺村位于宝丰县西北方向,因汝官窑遗址在此而誉满海内外。对于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王国奇来说,清凉寺村与别村最大的不同,就是田间地头、宅院墙壁,俯首抬头,目之所及都有数不清的瓷片,成檩的匣钵(烧瓷器用的装置)像巨龙一样在山间田野绵延。随意捡起一块,摔成想要的大小,进行“踢方”“砸窑”等游戏,这些沉睡百年的古瓷片以这种别样的方式给王国奇带来了快乐的童年。
  初中毕业后,王国奇有事没事就喜欢往村附近的陶瓷厂跑,跟师傅们套近乎,帮他们拉土和泥,渐渐与厂里的严振明师傅建立了师徒关系。对师傅传授的制陶、制瓷基本流程,以及枯燥的化学知识和配方,王国奇兴趣盎然,牢记在心,从此走上制瓷之路。

  历尽艰辛苦寻觅
  20世纪80年代在清凉寺村发现的北宋汝官窑制品引起轰动,一时间,无论是文物研究保护专家,还是民间收藏人士,纷纷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挖掘探究,寻宝觅源。村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盛况所感染,也意识到昔日脚下随意踩踏玩耍的东西竟是人们争相收入囊中的宝贝。
  凭借“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王国奇在文物部门挖掘出来的泥土中翻找制作汝瓷的原料,把得到的古瓷片送到研究所进行成分研究分析,然后再去寻找对应的石料。有一次,他拿着收集的古制瓷原料来到平顶山地质队请教专家,专家研究后告诉他,这种石头叫作“绢云石英岩”,俗称“青石头”,主要存在于鲁山、南召附近。于是,王国奇和几个喜欢制瓷的同村人结伴来到专家推荐的山区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在丹江口水库附近,他们找到了这种烧制汝瓷的重要原料。

  随着对汝瓷烧制技艺的进一步探究和实践,王国奇先后自学了《陶瓷工艺学》《陶瓷材料学》等书籍,这使得他与同村的烧制艺人相比,不仅在理论基础上占据优势,并且更加注重对汝瓷成分和原料的研究搜集。
  正如他所说:“清凉寺作为北宋汝官窑的制作场地,各地优质原材料汇集于此,所以要想恢复汝官窑烧制技艺,就必须探根求源,从制陶制釉的原料着手。”从最开始就没有把眼光只放在清凉寺附近,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去寻找原料,这使得他在汝瓷原料配方方面收获颇丰。

  痴心不改汝瓷情
  王国奇在制瓷道路上愈走愈远,跟亲人们对他无私的支持和援助分不开。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妻子多次回娘家借钱帮他渡过难关,但一句怨言也没有。
  不间断地摸索试验中,王国奇经常把自己烧制的作品拿给专家耿宝昌、陈华沙等大师请教。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专业培训班,与同行切磋交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王国奇的汝瓷烧制技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烧制出了最接近宋代汝官窑典型特征的天青瓷,受到业内人士和汝瓷爱好者的追捧。
  2011年,王国奇被授予第六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3年,他又被原省文化厅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多件作品在大型赛事上荣获大奖,作品《圈足洗》获得2017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洗尽铅华溯真源
  依托清凉寺独有的高岭土、玛瑙石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王国奇创办了集科研、仿制、生产、创新于一体的汝瓷复制中心,站在了北宋汝官瓷恢复研究的新台阶上。
  王国奇多年研究发现,真正的汝官窑是清雅中泛着红晕,这样的暖色调才符合皇家用器皿的高贵典雅,于是,他努力在作品中体现这种特征。
  “把北宋官瓷研发恢复出来,是我毕生的愿望。最近,我将研发的作品送到有关机构进行化验分析,虽然尚未成功,但已经看到了古人的‘背影’。”王国奇坚定地说。
  从最初的兴趣使然,到现在的使命使然,王国奇越来越感觉身上责任重大,现在,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北宋汝瓷在人世间重焕瑰丽色彩。(向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