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社主管

搜索
乡村振兴科技网 首页 字画 查看内容

赏析杨静伟笔下的墨色美学

2023-12-17 15:06| 查看: 8809| 评论: 0|来自: 原创

  杨静伟是平顶山知名画家,画兰草,善牡丹,所绘牡丹雍容华贵,写意紫藤、幽兰、红柿,其间点缀蜜蜂、飞雀,灵动自然,透过宣纸总能闻到幽幽的花香,或寓意喜庆的气息。他是一位我仰慕已久的老师。我写诗,他画画,见面的次数并不多,属于神交已久。不过,他的国画,特别是牡丹在圈里圈外可是名气非常大。作为一名绘画小学生,不敢点评,借着初冬的暖阳粗浅赏析一、二。

  1.宣纸上,兰花飘幽暗香袭来
  人们常说“十年画竹,百年画兰”想必看似简单实则极难。我比较喜欢兰草,家里也栽种数盆,平时精心侍弄,闻兰香幽幽,看叶片静雅,自书房有了兰花,方觉生活情趣高雅。静伟老师笔下的兰花清润,气质高雅致远,叶子虽然变化无穷,却气脉相连。
  在布局上,他的兰草画面讲究,兰叶疏密、兰花,蜂虫,瘦石点缀期间,妙趣横生,常常被画面的生动传神打动而喜不自禁。
  再有就是墨线丰富性,画面多变化,花叶之间层次感精妙含蓄,出枝穿叶清晰可见,足见杨老师洞察事物之秋毫。每每驻足兰花前,清幽缕缕,花色素雅干净,在这浮躁的社会,给人一种淡泊高洁和清新优雅的感觉。
  许是和他的性格有关,生活中的静伟老师谦虚豁达,像兄长般平易近人,有时会想,这和他笔下兰花的性格何其相似。
  因为喜欢,时常浏览与兰花有关的行文和图册,比如元代释明雪窗的《兰图》,赵雍的《青影红心图》,宋朝的《秋兰绽蕊图》,明朝文彭的《墨兰图轴》,以及徐渭的《墨花九段图卷》等等都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初冬临近,窗外飞鸟的目光澄澈阔远。打开那本《咏兰诗萃》,前几年我参加首届中国春兰节的组诗安静在纸上。种兰,写兰,机缘巧合又与画兰的静伟老师相识,在情感上更有了钟于兰花的情感。

  2.笔墨间,一幅华贵与牡丹谈美
  去过山东菏泽,所在的城市紧邻洛阳,牡丹对我来说并不陌生,近年城市的西部也大面积种植牡丹。牡丹的品种繁多,姿色万千,形态各异。俗话说,看花容易画花难,要想画出牡丹的精神和气质,实属不易。
  静伟老师的牡丹花,曙红和白色过渡的非常自然,花苞的色彩转变流畅,而花瓣的翻转,阴阳两面的起笔和勾线似乎心有成竹,花瓣边缘的推压结合,花口处的留白,为花蕊埋下伏笔,舒展与弯曲,浓淡变化,转眼间栩栩如生的花苞花朵便惊艳在宣纸上。
  我们常说,红花绿叶,静伟老师画牡丹叶子画面灵动自然,不管是上翘的叶片,还是中间的,或是底部的垂叶在光学的透视下,叶片的骨骼脉络浓淡清晰可见。起手处,笔墨淡彩,嫩枝和老枝疏密自然,浓淡间层次感张力十足,他画的青龙卧墨池,醉贵妃,魏紫、豆绿各有千秋,国画的神韵不知不觉间跃于纸上。

  3.小写意,细微之处含深意
  中国人讲究寓意,对于美好的祝福往往赋予事物以深意,品静伟老师笔墨间的柿子,洗净的天空下,枝头仿若一枚枚挑悬的灯笼,取事事如意吉祥美好的祝福,红彤彤的秋柿恰好吻合。
  我自小喜欢甜食,柿子就成了深秋时节的美食,每次遇到街边小贩推车叫卖,必称一些回去享用。特别是秋深后,丹柿色泽鲜艳饱满,树枝枯叶尽离,十分入画。
  第一次看到静伟老师画的事事如意是在一个初夏的午后。阳光的翅膀穿过翠叶,工作室虚掩在斑驳的树影里,室内墨香书客,正如陋室铭文中所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几位朋友在挂满绘画作品的墙前谈论交流,期间,有两位围观欣赏者不时发出赞许的声音,而静伟老师正在摊开的宣纸上提笔着墨,神情淡然,一副游刃有余气定神闲的大气。我到的时候,整幅画基本处于收尾阶段。宣纸上的柿子错落有致饱满喜庆,疏密相间透着中国画独有的美学神韵。
  诚然,国画的选取题材广泛,人物、动物,植物、山水不胜枚举,静伟老师不仅见长牡丹,兰花,柿子,笔下的紫藤也生机盎然,所绘紫藤取紫气东来之寓意,画中藤蔓花序长垂,细风轻摇,花香扑面而来,画面动静结合,细微处似有蜂蝶嗡嗡,生活之美呼之欲出。这让我想起盛唐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紫藤树》这首诗中写道“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青风流美人”的佳句。

  初冬的阳光有些凉,坐在细风来过的湛水岸,追赶夕阳的鸟鸣歇脚在黄昏的枝头,脑海里不时浮现杨老师的工笔写意。多年来,他在自己的一方天地创作大量的绘画作品,在时间的顺序里不媚俗,不事权,本真本色,追求属于自己的热爱,令人钦佩不已。文到于此,祈福伟大的祖国花团锦簇,山河静美,澄明锦绣,祝福杨静伟老师在今后的绘画生涯中妙笔生花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赵洪亮)


返回顶部